【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走进城乡看发展】长江之畔的“幸福之约”
2022-08-26 10:10:40  来源:青海日报

玛赛村的马背巡护队。 摄影:程宦宁 治宣

  八月的玉树藏族自治州治多县等来了一年最“靓”的时节。从县城出发,沿着聂恰河一路向西,沿途是一眼望不到头的绿,是尽显自由浪漫的游牧风情,是草原与万物共生的和谐画卷,是如约而至的牧民幸福……

  随着海拔不断上升,天空中的云朵触手可及,疾驰的汽车依旧朝着云边驶去,最终海拔定格在4570米,这里便是治多县扎河乡:下辖4个牧委会,14个生产小组,共2067户6954人。

  抓好产业振兴、打造宜居环境、树立文明乡风……扎河乡的牧民能收获幸福并非偶然,这是他们在新时代的光辉下,抓住党的好政策,努力绘就出的一幅乡村振兴美丽画卷。

乡干部走村入户,为牧民群众宣讲政策。摄影:程宦宁 治宣

  一砖一瓦

  塑出美丽乡村之“形”

  今年59岁的索南达哇是扎河乡口前村的牧民。从去年开始住上“新房”后,索南达哇和老伴经常坐在小院里喝着奶茶,看着窗明几净的房子,享受来之不易的幸福。

  索南达哇家的“新房”并不是重新修建的,而是赶上了政府居住条件改善项目,这才让原来的房子有了“重生”的机会。

  “我是土生土长的口前村牧民,过去一直在牧区住帐篷,直到1997年,为了2个孩子我们从牧区搬了出来,决定在村里盖房子。”索南达哇讲述起房子的“前世今生”,那个时候条件有限,加上手里没有多少钱,就只能从县城买点木头和空心砖,然后自己动手盖。

  一共70平方米的三间房子虽然看起来简陋,但却是一家四口人的幸福港湾和新的开始。

  日子一天天过,经过十多年的风吹日晒,三间房子早已不堪重负,变得满目疮痍。屋外下大雨,屋内下小雨,冬天更是四面漏风,墙上还有不少裂缝……

  索南达哇说:“其实想过,要重新翻修一下,但是家里没有钱,就只能一拖再拖。”

  2021年,乡村振兴的号角在扎河乡吹响。乡党委书记索南旦正说:“为有效衔接乡村振兴,接续保障牧民住房安全,改善人居环境,全乡拆除旧房108套。实施480套居住条件改善项目,总投资960万元,大大提升了牧民的获得感。”

  外墙加固保温、搭建彩钢屋顶、更换门窗、房屋粉刷……索南达哇的家在政策的“加持下”焕然一新,他说:“我们没出一分钱,就住上了新房。”

  扎河乡的幸福远不止此,为了改善环境,全乡下了很多功夫。索南旦正说:“只有让乡村环境更有颜值,才能留得住乡愁,留得下生态美。”

  两年来,大旺村在美丽乡村建设上狠下功夫,投资330万元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党员活动阵地、服务中心建设,对治赛村和口前村实施“一事一议”项目,投资370万元,涉及防熊路灯、道路硬化等。

  索南达哇说:“现在的生活环境越来越好,通村的公路直接修到了家门口,村级国家公园巡护道路也越修越好,这些改变不仅让村子更美了,也给我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很多方便。”

扎河乡开展环境卫生整治活动。摄影:程宦宁 治宣

  一点一滴

  凝聚乡村产业之“实”

  太阳才刚刚升起,在治多县扎河乡治赛村的草场上,一群体格健壮的牦牛正在悠闲地踱着步、吃着草,不时抬起头来打量着四周,似乎也在享受这宽阔的高山草甸美景。

  索南尼玛是治赛村党支部书记,同时也是该村生态畜牧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他说:“这705头牛和1300多只羊都是我们村集体经济的财产。”

  治赛村全村538户1896人,是典型的纯牧业村。

  “以前我们村由于海拔高,每家每户由于‘单打独斗’形不成合力,成了乡上的‘拖油瓶’,后来我们赶上党和政府的好政策,依托脱贫政策成立了合作社,经过这些年的发展积累如今已经成了全乡数一数二的村子了。目前全村111户455人入股合作社,大家开始抱团取暖,科学放牧,不仅解放了多余的劳动力,让大家在家门口挣到了钱,而且对草场保护起到了很好的作用。”索南尼玛的话语里满是骄傲。

  让索南尼玛更为高兴的是,2021年,随着乡村振兴在全省拉开序幕,治赛村又一次享受到了政策红利。为了壮大村集体经济,县农牧局为治赛村发放了637只羊,全村无不为之欢欣鼓舞。

  索南尼玛开始给我们算起账来:“2021年我们合作社共分红24.8万元,还有县城里的7间铺面租金收入6.2万元,之前入股光伏电站,每年还可以分红20万元……”

  多元的产业发展,让治赛村的牧民生活水平逐年提高。有了钱的治赛村也更有底气,村“两委”经过协商,每年都会从村集体经济中拿出一部分资金,在村上设立就业岗位,给村上的牧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让他们可以在家门口就能端上饭碗。

  治赛村的产业发展在扎河乡并不是个例。

  近年来,扎河乡大力推行“党支部+合作社”模式,成立党小组,以“支部支持、党员捐赠、贫困户收益”的发展模式,形成“党支部带领、党员带头、大户带动、群众参与”的工作格局。

  索南旦正说:“我们要优化合作社产业结构,化整为组,使每个组成为合作社处理事务最有效的单位,成为合作社管理最直接的抓手,在比学赶超中激发内生动力。”

  一心一意

  铸牢乡风文明之“魂”

  乡村振兴,乡风文明是基础。

  近年来,扎河乡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乡风文明为切入口,不断加强乡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持续开展“文明村镇”“五星文明家庭”“扎河好人”等先进典型选树活动,让广大村民在“富口袋”的同时,“富脑袋”、丰内涵。

  天刚亮,玛赛村的马背巡护队,就已经集结完成,开始了今天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

  索南旦正说:“他们每个月都会不定期开始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这已经成为了村上的一种‘习惯’,他们除了沿途捡拾垃圾,还会入户宣讲党的好政策,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与此同时,扎河乡大旺村的一百余名生态管护员也自发组织清理聂恰河道垃圾。

  “聂恰河从我们这里顺流而下,贯穿治多县城,我们作为治多县的一员有义务守护好这里。”这样的想法早已根植在大旺村每个牧民心中。

  “我们不但要让村子生态宜居、村容整洁、环境优美,还要让村风淳朴、民风淳厚。”索南旦正介绍,为进一步促进村风文明建设,扎河乡创新形式,丰富载体,重点实施农牧民素质、人居环境、文明创建、移风易俗、文化惠民“五大工程”,在广袤的草原上播下文明的种子,激发群众参与热情,不断提升乡村文明软实力,让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走进千家万户,不断焕发新活力。

  此外,扎河乡以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推动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向基层延伸,完善村规民约,推树先进典型。以各村新时代文明实践所为抓手,让文明新风吹遍扎河乡每个角落。

  索南旦正介绍,为进一步营造良好的爱老助老社会氛围,文明实践志愿者通过走访问候的形式,了解到老人们的生活和需求,用实际行动关爱老人、服务老人,让他们真真切切感受到扎河乡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的温暖。

  初心不改、方向不变,力度不减、脚步不停。如今,扎河乡正以时不我待的进取精神,绘就更加壮美的乡村振兴画卷,让牧民群众有更多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青海日报)

责任编辑: 沈梦婷
分享到:
热门图片
专题 全部
青ICP备06000301号-2  网络视听许可证:1907177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青文新网文 [2016] 3534-006号
青公网安备:  6301030200010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3120180005 投诉反馈电话:0971-8818338投诉反馈邮箱:gtcm@xntv.t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