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西宁市委创建办实地调研评估、综合评定,决定命名大通县桥头镇铝电社区、城东区韵家口镇等16家单位为市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城北区北山土楼观、湟源县丹噶尔古城2家单位为市级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正如歌中所唱,城北区朝阳街道祁连路西社区的各族居民在党的阳光雨露沐浴下,互帮互助、相亲相爱,共同打造和谐社区,2021年被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
走进湟源县城关第一小学思政课堂,老师正在给同学们讲授民族团结教育读本,从“小”故事中培育“思政树”,用中华优秀文化浸润孩子们的心灵,播撒“团结种”。
近年来,湟中区鲁沙尔镇大源卫生院坚持以党建为引领,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深入学习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融入医院发展战略,不断提升为各族群众提供优质医疗服务的能力和水平,让民
9月27日,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举行联组会议,就“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省情况”开展专题询问。
近年来,国家税务总局大通县税务局以“强化政治引领、砥砺为民初心、推动税收工作、共建美丽大通”为主线,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日常工作,全力画好民族团结同心圆。
9月13日,市政协围绕创建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好样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开展监督性视察。市政协副主席满开清带队。
八月的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刚察县,清风拂面温暖,百草万木葱郁。一路向青海湖北岸前行,走进刚察县城郊的沙柳河镇果洛藏贡麻村,干净的村路两旁是一排排簇新的建筑,每家每户大门上高高飘扬的五星红旗在蓝天的辉映
高原大地,多民族聚居、多宗教并存、多元文化交织,从海北到海西,经海南到海东,一路走访,一路探寻,一路收获。一幕幕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的生动画面尽在眼前,一个个各族儿女团结和睦、共同发展的故事感人至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