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把农技推广这件事做到底”——记“全国粮食生产先进个人”纳玉杰
2022-10-13 09:18:10  来源:青海日报

纳玉杰驾驶联合收割机在地里收割蚕豆。本人供图

金秋十月,天空散发出柔和的光芒,秋风给田野披上轻盈的金纱,雪菊绽开可爱的笑脸,麦子弯下沉甸甸的“腰”,远远望去,田野间点缀着丰收和喜悦。10月9日,在西宁市湟中区杰达种植专业合作社的田地间,一望无际的蚕豆在微风中摇摆,沉甸甸的豆荚像摇晃的铃铛,发出“沙沙”的细微声音。

  “轰隆隆……轰隆隆……”上午10时许,蚕豆联合收割机在田间来回穿梭,一排排蚕豆植株被整齐割倒喂入脱粒仓。“收割的时候注意不要有破损……”杰达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纳玉杰一边查看已分装好的蚕豆,一边叮嘱道。

  一上午,近1公顷的蚕豆收割完毕。当干干净净、完好无损的蚕豆籽粒从收割机出仓口倾泻而出时,纳玉杰黝黑的脸庞露出笑容,他说:“以前,一辆拖拉机后面要跟几十个人捡拾果实,现在蚕豆生产全程机械化,一台联合收割机就都搞定了。等明年开春后,我再利用无人驾驶‘覆膜精量蚕豆点播机’种植蚕豆,不仅节省人力还能提高5%的土地利用率哩。”

  今年52岁的纳玉杰,个子不高,身材壮实,常年在地里劳作的他,脸上虽浅露“风霜”,却也散发着对日子满足的容光。纳玉杰是村里的种植大户,也是村里的致富带头人,从2009年起,他就开始搞种植,2011年他成立了湟中杰达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从此“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就是纳玉杰的工作常态。为观察技术效果,他经常顶着烈日在田野里一站就是两三个小时,皮肤晒得黝黑。农户们和他开玩笑说:“你天天踩田坎,晒得黑黢黢的,倒像个农民样。”纳玉杰笑着回答:“我是农民的儿子,骨子里就是搞生产的,晒得越黑,技术越到家,心里才越有底。”

  知识就是力量,机遇偏爱有准备的人。纳玉杰深知这个道理。从2014年开始,通过“高素质农牧民培训”,纳玉杰掌握了田间管理、疫病防治等种植方面的最新技术,又在2019年走出青海来到山东省寿光市,实地观摩学习那里的先进种植经验。通过不断学习,他掌握的本领越来越多,成了村上的“土专家”,此外,他还把学到的种植技术、病虫害等田间管理技术教给村民们,带动纳家村、甘家村等6个自然村的马铃薯种植。

  “以前我们缺少科学种植技术,无法预防病虫害,收入也比较低,大家的种植积极性不高。”50多岁的纳家村村民李成桂说,今年是她在合作社务工的第6个年头,在这里,她学到的不仅仅是科学的种植技术,更多的是激发了她对种植的热情。“在合作社打工的这几年,我亲眼看见新技术带来的高产量,现在的农业生产不再是以前的老传统。在合作社的影响下,我也报名参加了各种农牧民培训班,学到了很多新技术,产量上去了,收入就跟着上去了。这不,9月底,合作社还给我们将近50个村民开展了一场农机安全知识讲座呢。”就这样,合作社对农户在耕、种、收等环节提供优良品种推介、高产栽培技术指导和农机具服务等,指导农户3000多人次,让农户们增加种植品种,提高种植积极性。

  十年时间,纳玉杰将马铃薯双色膜覆盖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蚕豆机械精量覆膜技术等诸多农业技术,率先示范应用并在全区范围内进行推广,增产增收成效显著。2021年,合作社流转土地面积达173公顷,主要种植马铃薯、蚕豆、小麦等粮食作物,年粮食总产量达446万公斤,口粮品种种植比例占85%,商品率达100%。“我们的农产品除了供应西宁,还销往云南、广西等多个省区,去年经营收入545多万元。”纳玉杰自豪地说。

  十几年辛勤耕耘,从春天冰雪消融,到秋天麦浪飘香,纳玉杰总是躬身田间地头。“我热爱家乡的土地,希望在家乡的田野上辛勤耕耘,将农作物新品种和农业新技术继续推广下去。发展粮食生产,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纳玉杰信心满满。身后,一棵棵碧绿的秧苗茁壮生长,葳蕤葱茏。(青海日报)

责任编辑: 哈婷
分享到:
热门图片
专题 全部
青ICP备06000301号-2  网络视听许可证:1907177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青文新网文 [2016] 3534-006号
青公网安备:  6301030200010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3120180005 投诉反馈电话:0971-8818338投诉反馈邮箱:gtcm@xntv.t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