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玛县的黑青稞熟啦。采用机械化种植和收割,在班玛县已经是常态。摄影:李兴发
金秋时节清风爽,送来丰收钟声扬。从9月中旬开始,果洛藏族自治州班玛县黑青稞进入了丰收的季节。桑尕是灯塔乡班前村的孤寡老人,今年四月初在村两委班子和共青团员的帮助下,老人在自家地里种下了黑青稞。五个月后的今天,穿着红马甲的“志愿者”,在桑尕老人家的田地里忙活着,共同感受着丰收的喜悦。
“先用镰刀揽住一把青稞,一只手稳稳抓住青稞的顶部,镰刀放在青稞的尾部向后割,同时另一只手向前用力……”田间地头里,班前村老党员卡日尕玛给年轻志愿者示范和讲解着如何收割黑青稞。“红马甲”们撸起袖子俯下身,随着移动的节奏,一簇簇黑青稞在镰刀划过的瞬间从根部被收割,放置在了一起。
“人多就是快啊!”虽然动作相对迟缓,但桑尕老人依然技术娴熟的将收割后的黑青稞扎捆,望着堆砌成一排排整齐的垛子,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
2018年,班玛县针对农作物种植品种单一、产量低的现状,持续加大产业扶贫资金投入等政策力度,从西藏引进优良黑青稞种子50吨,打造黑青稞特色产业带,增加农牧民群众增收渠道。农牧水利和科学技术局苏布巴措告诉记者,黑青稞种植主要分布在班玛县的灯塔、江日堂和亚尔堂三个乡。四年多的时间里,当地种粮农户不仅可以享受到每亩地100元的耕地地力保护补贴,还可以在村集体收购黑青稞以及产业分红等环节获得直接利润。如今,包括黑青稞炒面、奶茶、饼干、酸奶等多种系列产品已经推向市场,全县每年销售收入达60多万元。
桑尕老人大致算了一下:“按以往每公斤12.2元计算,三亩(0.2公顷)地540多公斤的黑青稞产量,就能挣到6000多元。再加上今年村集体产业分红,光靠种地我就能有一万元左右的收入啦!”
眼前是金色的麦垛子,志愿者和牧民一起劳作的身影,远处是连绵不断的青山,相映成一幅秋收美景。而对班玛县牧民而言,收获远不止这些。
如今,班玛县生态畜牧业、林下经济产业已经基本形成。除了藏雪茶、羊肚菌等产业外,还拥有28个牦牛养殖基地、4个犏牛繁育基地,以及野血牦牛、奶牛等养殖基地,年产生效益能达到2000余万元,为当地牧民户均增收1万余元。同时,32个村集体经济在“企业+合作社+牧户”的运营模式下,实现收入达650.7万元,实现分红68.9万余元。(青海日报)
- 1 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主题教育读书班结业 王卫东主持并讲话
- 2 我省与中国大唐集团签署合作协议 陈刚吴晓军会见中国大唐集团董事长邹磊一行并见证签约
- 3 【学思想 强党性 重实践 建新功】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读书班开展现场教学
- 4 省管领导干部警示教育大会召开
- 5 市委常委会召开(扩大)会议 王卫东主持
- 6 省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召开学习会
- 7 【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织密燃气安全网 共护万家“烟火气”
- 8 陈刚在西宁市信访局调研并接待来访群众
- 9 【在现代化新青海建设上走在前作表率】十年结下“山海情” 西宁果洛“比翼飞”
- 10 青海省委书记陈刚:让真抓实干成为现代化新青海建设的鲜明标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