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休憩的林麝。
4月6日,记者走进海北藏族自治州门源回族自治县北山乡沙沟梁村的慧通香宝特种养殖专业合作社,两排大棚被分成一个个小房子,棚舍内的林麝,正沐浴着春日的阳光悠闲地休憩。
听闻脚步声,小小的林麝“嗖”一声钻进了小房子,只伸出脑袋来探视。“林麝特别胆小,还容易受惊,别看小小一只,它已经成年了。”合作社负责人杨朝慧指着一只林麝说。
林麝在大家眼里算是个稀罕物,杨朝慧又怎么会想到养殖林麝呢?
“近几年,政府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全村、全乡的发展变化都大得不得了,我也想闯一闯!”杨朝慧笑着说,从前村里人一心扑在“两”亩地上,收入上不去不说,眼界也被限制住了,通过产业结构调整,村子“活”了起来,他也在政府鼓励下,加入到了特色养殖行列。
以前,沙沟梁村乃至整个门源县,能见到的产业只有油菜、青稞种植和牛羊养殖,从种植到收入,投入一整年的精力,收入却只有千百元钱,眼看日子没起色,不少年轻人选择了外出务工。
“现在不一样了,我们把土地租出去了,自己在家门口就能找到工作。”沙沟梁村村民苏发萍高兴地说,每年她会去林麝养殖合作社种植胡萝卜,干一天就有100元的收入。
沙沟梁村“两委”,将村里近66.67公顷的土地集中种植青草,通过租金+收益分红的方式,村民在0.067公顷地上的收入,增加到了320元。
特色产业蕴藏着高质量发展的机遇,更是托起群众幸福生活的希望所在。随着产业结构调整,香菇、林麝、冷水鱼等特色产业,成为门源县乡村振兴的新动能。
2021年,栽培菌棒202.42万棒,采摘鲜菇1460余吨,培育菌棒110.84万棒,全年销售鲜菇达1460余吨,综合产值达2184.41万元……自三年前开始,门源县整合各类资金8661万元,大力发展食用菌产业,使其成为群众致富增收新路径。
“把棚里收拾干净,等天气暖一些,菌棒就可以上架了。”泉口镇旱台村村民党兴花,边利索地将地上杂物收拾干净,边告诉记者,她2020年到旱台村股份经济合作社上班,除了参与菌棒生产,还管理菌棒的采摘人员,一个月有2000多元的收入。
在家门口挣上钱,还能照顾家里老小,党兴花很喜欢这份工作。合作社里有不少像党兴花一样的妇女,大家原本只能在县城周边打零工,现在每个月有固定工资可拿,对妇女们来说再好不过了。
“两个人一个月有6000多元的收入,日子过得跟以前完全是两个样。”党兴花两口子都在合作社上班,一人负责管理,一人负责香菇采摘后的运送,夫妻俩紧紧绑在特色产业上,小日子越过越好。
与此同时,门源县因地制宜积极引导禁养区经营主体转产转业,采取“基地+公司+合作社+农户”的种植模式,扶持鼓励禁养区养殖场、农户发展食用菌产业。
2020年,门源县德鑫生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董事长韩生贵,将鸡舍改造为香菇栽培棚,从旱台村股份制经济合作社,购买1.58万棒菌棒栽培,成为发展门源县香菇种植大军中的一员。
鲜菇采摘后,由旱台村股份制经济合作社统一收购,除去菌棒成本和雇佣工人花费9.89万元,实现净利润5.2万元。尝到甜头的韩生贵,去年又将2栋鸡舍改造成香菇种植大棚,上架香菇菌棒1.9万棒。
“家门口的产业越多,群众就业的机会也就越多。”收拾完大棚卫生,党兴花和村里一众妇女笑着说:“如今,日子越过越好,盼头也越来越多了!”
- 1 【奋进强国路 阔步新征程】锚定绿色转型 释放高质量发展新活力
- 2 【奋进强国路 阔步新征程】擦亮“健康底色” 提亮“幸福成色”
- 3 吴晓军:让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 4 【奋进强国路 阔步新征程】持续推动全民健身事业高质量发展
- 5 【奋进强国路 阔步新征程】精准养老服务为幸福夕阳红“加码”
- 6 【奋进强国路 阔步新征程】绿水青山间绘就西宁生态画卷
- 7 【奋进强国路 阔步新征程】路网建设“加速度” 城市“经脉”更通畅
- 8 【文化中国行】千紫缘“农文旅”新融合 乡村振兴有奔头
- 9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招待会上的重要讲话 在我市党员干部中引发热烈反响
- 10 市委常委会召开会议 王卫东主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