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巨变,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海南州共和县十年发展综述
2022-10-13 08:50:43  来源:青海日报

惠民的乐章仍在耳畔:农牧民收入屡攀新高,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城乡面貌焕然一新;

  发展的足音仍然强劲:农牧业提质增效,工业经济集群化、文体旅深度融合……

  党的十八大以来,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主动适应形势之变、责任之变,立足“三个最大”省情定位,全力推进产业“四地”建设,以群众受益最大化丈量工作成效更优化,共和“发展底色”彰显出“幸福成色”,呈现出硕果累累的喜人局面。

  十年奋斗,发展提质。共和县把高质量发展作为主线,奋力推进“一优两高”,强化“四种经济形态”引领,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县域经济跑出“量”“质”齐升、换道超车“加速度”。全县地区生产总值从2012年的35.5亿元增长至2021年的96.91亿元,年均增速超过11.8%。全县经济体量实现从全州“三分天下有其一”到“半壁江山”的跨越,共和跻身全省县域经济第一方阵。

  不忘来路,不改初衷,不辍前行

  登山不以艰险而止,则必臻乎峻岭矣。

  没有脱贫攻坚成果的巩固拓展,乡村全面振兴就失去基础。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让脱贫根基更加稳固、成效更可持续,是乡村振兴的前提和基础。

  共和,作为海南藏族自治州经济发展的“排头兵”,统筹各领域、各层次、各个阶段的发展因素,聚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乡村振兴试点有序展开,开局良好,在“泛共和盆地”谱写出一幅“田园景、山水韵、乡愁味、共奔富”的美丽画卷。

  不忘来路,因幸福生活而心存感恩。脱贫攻坚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和前提,乡村振兴是脱贫攻坚的巩固和深化,两者既相互独立又紧密联系。从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共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成色更足、底色更亮。把清洁能源产业作为拉动当地经济发展的主引擎。经过多年发展,海南州已经创建的千万千瓦级新能源基地已成为集光伏、光热、风电、装备制造、电力基础设施智能化运维为一体的全球最大的集中连片、统一开发综合示范园区,初步形成风、光、水、地热、储能“五位一体”清洁能源发展新格局。而这其中共和县的占比最大、分量最重、发展潜力也最好。广袤田野美丽如画,乡村道路四通八达,特色产业生机盎然,发展潜能加快释放……,让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并向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破浪前行。

  不改初衷,因亲力亲为而洋溢豪情。把抓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不折不扣落实好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继续下真功夫、硬功夫、实功夫,扎扎实实做好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抓项目、强基础、促转型、优结构、惠民生,在现代生态农牧业、新能源产业和商贸文旅业等方面实现由小到大的发展,在新型城镇化建设、农牧区人居环境整治及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实现从慢到快的加速,在经济总量、固定资产投资、县级财力、社会保障、居民收入等方面实现从弱到强的转变,共和在全省的战略地位得到进一步提升。同时把防止返贫作为头等大事,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作为最紧迫的任务,特别是精准掌握过渡期内的相关衔接政策,健全落实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

  不辍前行,因初心使命而接续奋斗。持续做大做强牦牛、藏羊、油菜、青稞、饲草等特色优势产业,持续巩固好脱贫成果,筑牢产业根基,稳步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积极响应国家“碳达峰、碳中和”发展战略,抢抓清洁能源示范省建设有利机遇,积极融入创建青海湖国家公园、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一体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持续抓好塔拉滩防沙治沙工程,努力打造全省光伏治沙生态绿洲样板。积极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大力发展旅游产业,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政策保障措施,持续提升群众的自我发展能力,加快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促进农村产业兴旺、社会治理有效,从集中资源支持脱贫攻坚向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转移,努力走出一条具有共和特色的乡村振兴路!

  强农业兴产业 发展动能持续增强

  编制完成全县2021-2025年“牦牛、藏羊、青稞、油菜”四大产业规划,推进青稞、油菜、饲草料及露天蔬菜种植基地建设,建成青稞、油菜种植基地和良种牦牛、藏羊繁育基地16处,成功申报省级藏羊产业园1处,建成省级标准化养殖场15处。特色农作物种植面积持续巩固,火龙果等一批自产果蔬走上百姓餐桌,冷水鱼产业生态化发展,共和被农业农村部认定为国家区域性青稞良种繁育基地,龙羊峡成功入围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以家庭经营为主体、合作与联合为纽带的现代农牧业经营体系加快构建,培育产业化龙头企业13家、农牧民专业合作社180家、家庭农牧场109家、产业化联合体4个,农牧业生产经营方式提档升级。

  推动工业经济集群化。积极创建全省千万千瓦级清洁能源主力基地,光伏、风能总装机容量跃上千万千瓦级台阶,塔拉滩光伏“蓝海”和切吉风电长廊蔚为壮观,青豫±800千伏特高压直流工程启动送电,智能风机、光伏单晶组建等装备制造业入驻共和,干热岩开发科技攻坚启动,以农畜产品精深加工、新能源产业、装备制造业为重点的地方工业体系初步形成。

  推动文体旅深度融合。按照全州“三点一线”和全县“一圈两湖四城”旅游发展总体思路,编制完成《共和县全域旅游总体规划》《共和县乡村旅游总体规划》,做足“两湖”旅游文章,沿黄谷地及环湖沿线乡村旅游业蓬勃发展,以四大核心景点为支撑的龙羊峡生态旅游景区已具雏形。以农牧业增效、农牧民增收、农牧区全面发展为核心,印发《共和县促进乡村旅游发展提质升级实施意见》,创建省级“三五二”示范引领工程,设立16个星级乡村旅游接待点、6个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2个省级示范景区,积极申报争取共和县龙羊峡镇曹多隆村乡村旅游开发、共和县黄河国家文化公园综合性非遗馆等8项文旅项目,依托大数据、四大产业、清洁能源和三级电商服务体系,打造人文+生态+“云”旅游,开展“青海人游青海”、龙羊峡黄河文化音乐嘉年华、“跑男·黄河篇”拍摄录制等活动,成功举办《大美青海·缘来共和》春季旅游营销大会,展现了共和风光秀丽、人文厚蕴的形象。

  善作为风气正 党的建设硕果累累

  坚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最重要、最重大的政治任务,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党史学习教育,覆盖全县各级基层党组织、党员4300余人,实施“党支部书记能力提升”“党员进党校集中轮训工程”,创新开设情景模拟、现场观摩课程,确保领袖思想往心里走、往深里悟、往实里做。深入实施“党建+”行动,推进“组织体系建设三年行动”“两化”建设、“党建引领乡村治理助推乡村振兴”、村集体经济“破零”“复壮”、农牧区基层党组织“筑底强基”等工程,统筹推进农牧区、“两新”、学校等各领域基层党建,推动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提标晋级,构建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党建统领政治功能、基层组织服务功能持续提升。结合省委巡视反馈问题整改,聚焦机关党建“灯下黑”问题,建立工委委员“一对多”联系指导机关支部工作制度,实施“四责两画像”工程,先后打造“党建示范引领助力蓝天保卫战”“党建+青春建功”等党建品牌,推动业务工作与党建工作深度融合、同频共振、互推互助。

  始终坚持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以日常监督为抓手,促进“四责协同”,推动形成依规依法履职用权的良好氛围。深化标本兼治,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体制机制,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落实“三个区分开来”,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切实发挥巡视巡察“利剑”作用,抽调135名业务骨干组建27个巡察组,先后深入49个党组织开展9轮巡察,并将巡察工作延伸至109个村级党组织,推动巡察工作向纵深发展。建立健全“3+6”派驻联系互通机制,深化“派驻纪检组+部门(单位)纪检监察员”等协作联动机制,十年来,深入乡镇、部门、学校等开展监督检查和明察暗访159次、通报典型案例70起,不断提升派驻监督质效。深入开展思想破冰、攻城拔寨、基础提升、正风肃纪“四个专项行动”,划好干部“学、忠、担、实、廉”的标尺,强化思想政治建设;扎实推进“补苗”“优苗”工程,充分利用定期分析研判、谈心谈话、履职回访、集中推荐等方式,强化干部队伍源头建设;深入开展“能力作风建设年”活动,建立“不作为”单位、“躺平式”干部预警纠治机制,突出作风问题自查自纠,推动党员干部能力大提升、作风大转变。

  十年波澜壮阔,十年风雨兼程;十年倾心砥砺,十年奋进图强。共和县坚持用实干扛起重责、用行动诠释担当,以实际行动、实绩成果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惠民生办实事 群众福祉不断增进

  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脱贫要求,精心制定并实施《“八个一批”脱贫攻坚行动计划》和《“十个行业”专项扶贫方案》,全面推进落实共和县脱贫攻坚目标任务,于2020年1月实现全县脱贫摘帽。如何巩固好来之不易的脱贫成果?两年来,共和县不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认真贯彻“三落实”和“四不摘”重大要求,稳步推进五大振兴,向99个行政村选派242名驻村干部,大胆选拔22名优秀大学毕业生进入村“两委”班子,基层队伍功能性、导向性、专业性更加凸显。

  探索“三治四化双提升”治理模式,突出“三约”自治优势,稳步推行廿地等村农村社区建设试点工作,切实把实践成果固化为制度成果,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常态长效机制。稳步增强乡镇内生动力,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农村危旧房改造、垃圾处理、污水处理、厕所革命,高标准实施“一乡一镇、一村一品”,实现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村富裕富足指日可待。

  十年筑梦,生态先行。以“两湖两滩”为重点,深入实施生态保护建设工程,持续加强三江源区、环青海湖区、共和盆地、黄河库区及城镇周边五大生态屏障建设,将自然恢复与项目工程紧密结合,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全面推行“河湖长”制,打响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城镇及农村饮用水水质均达到Ш类标准,全县空气质量优良率96.1%。

  十年关怀,安居乐业。稳步推进撤县设市和新型城镇化建设,按照“北拓、南延、西进、东扩、中优”的思路,大力实施城镇改造、市政道路、房地产开发、供热排水、美化亮化等项目,聚焦重点、补齐短板。坚持“以人为本,为民解困”服务宗旨,发放各类民政救助资金9.4亿元,发放高龄、困境儿童、残疾人等补贴资金9175.16万元,拨付救灾救济资金878.49万元,城乡居民社会保险参保率实现动态全覆盖,社会保障网越织越实。教育事业长足发展,实施教育现代化改扩建工程、学前教育扩大资源建设,稳步推进“三科”教材改革、民族教育改革、学前教育使用国家通用语言保教工作,共和县香卡幼儿园、城北九年一贯制学校、共和县高级中学一期二期项目建成投用,县属学校教学质量稳居全州前列……如今,全县群众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青海日报)

责任编辑: 哈婷
分享到:
热门图片
专题 全部
青ICP备06000301号-2  网络视听许可证:1907177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青文新网文 [2016] 3534-006号
青公网安备:  63010302000109号 投诉反馈电话:0971-8818338投诉反馈邮箱:gtcm@xntv.t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