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伟大变革】用心用情用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2022-07-30 09:38:55  来源:青海日报

“家门口新办了幼儿园,条件好收费还不高。”看着孩子嬉戏玩闹,家住海南藏族自治州兴海县的娘毛吉喜上眉梢。

  家住互助土族自治县的王希明中考结束后进入到青海省工业职业技术学校学习,尽管与高中失之交臂,但他在这里同样实现了人生价值。曾经也为学历担忧的他,得益于我省打通职业院校升学通道的好政策,既拿到了学历,也学到了技术……

  一张张笑脸,因为教育改革释放的惠民红利而绽放。用心用情用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正是青海教育发展的目标指向。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记者李娜 摄

  基础教育,普惠阳光洒满青海大地

  推动学前教育普惠发展,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强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攻坚。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基础教育普惠水平大幅提升,一批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教育改革成果扑面而来,教育获得感和幸福感走进千家万户。

  在果洛藏族自治州甘德县,山大沟深、交通不便的困难已经挡不住孩子们接受学前教育的脚步。针对牧民群众居住分散,面广、线长、点多,服务半径大的实际,甘德县通过新建、改扩建等形式,新增公办幼儿园和巡回支教点,让六乡一镇更多偏远牧区的适龄幼儿接受教育,全面保障学前教育工作。截至2021年底,全县共有公办幼儿园23所,巡回支教点13个,公办园占比达到100%,毛入园率达到了86.02%。

  这是我省学前教育普惠发展的生动写照。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深入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持续扩大普惠性资源,无证园治理、小区配套园整治到位,学前教育实现了乡镇以上幼儿园全覆盖,形成了以独立设置幼儿园为主、中小学附设幼儿班为辅、巡回支教点为补充的学前教育公共资源网络,全省学前教育毛入园率达到92.32%。

  草原上的学校从平房变成了楼房,从几乎没有什么教学设备到现在的图书馆、阅览室、篮球场、多媒体教师一应俱全,从一个学校只有一两个老师到每年都会有大学生来基层学校任教,在全省广大的农牧区,教学条件正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这些变化正是全省实施义务教育“全面改薄”“提升工程”等项目的重要成果。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不断改善学校办学条件,加强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推进义务教育城乡一体化发展,全省45个县(市、区、行委)全部通过国家县域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验收,成为全国第24个整体通过国家县域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验收的省份。以“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一个都不能少”为目标,实行联控联保,落实“双线责任制”,形成在全国推广的控辍保学经验,全省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7.05%。

  同时,全省持续深入实施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攻坚行动计划,新建改扩建一批普通高中,不断提升中职学校专业建设水平,增强中职学校吸引力。推动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充分发挥援青帮扶作用,异地办班成效显著,全省高中阶段教育普及率达到92.71%。

看看我们的校园生活,是多么丰富多彩。青海省教育厅供图

  职业教育,跑出高质量发展的青海速度

  停办停招不适应产业发展、就业质量不高的专业,倾向性打造优势特色专业,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接轨,结合青海区域经济特点和特色产业发展,我省职业教育不断优化专业结构,改造提升传统专业,大力发展大数据技术与应用、新能源、健康养老等新兴专业,青海职业教育跑出了高质量发展的青海速度。

  中专、大专能否继续提升学历?这是学生和家长最为关注的话题。我省打通职业院校升学通道,实施“文化素质+职业技能”、单独招生、综合评价招生和技能拔尖人才免试等考试招生办法,完善人才培养渠道,加大中高职贯通培养力度,让更多的全日制中职毕业生升入高职学校学习。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不断深化高职招生制度改革,完善人才培养渠道,所有中职学校和省内8所高职院校专业对接,打通了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贯通的立交桥,每年超过30%中职学生升入高职院校学习。

  促进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建立了交通运输、现代农牧、建筑通信等11个职业教育集团,与企业合作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与省内外上千家企业建立了良好的校企合作关系。积极推进形成职业院校与西宁(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海东工业园区、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等产教融合“一体两翼”新格局。中高职毕业生就业率分别保持在95%和90%以上。

  加强对口支援协调。充分利用对口帮扶机制,支持帮助全省各州重点建设好1所中职学校。开通农村牧区中职学生赴对口支援省市接受高职教育通道,通过单考单招形式选送农村牧区学生赴对口支援省市接受优质职业教育。

开学啦,我们领到了新的教科书。青海省教育厅供图

  高等教育,提升综合实力凸显青海特色

  青海大学围绕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建设,依托“三江源生态与高原农牧业”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和青海省农牧业十大产业科技创新平台,为构建高原特色农牧业高质量发展新格局提供科技和人才支撑。

  青海师范大学通过构建5所教育部直属高校“组团式”对口支援和9所高校合作共建的“5+9”工作新格局,不断提升师范教育水平,有效提升了高校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能力。

  青海民族大学突出国际合作交流对学校人才培养及学科建设的支撑作用,以“一带一路”交流为特色,以中外合作办学为突破,以产学研用深度融合为依托,不断拓展国际合作领域,提升高等教育国际合作交流水平。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高等教育综合实力稳步提升。推动高校特色发展,结合省情实际,重点建设三江源生态、新能源新材料、高原医学等学科,构建世界、国内、省内、校内一流学科建设体系,青海大学“三江源生态”学科进入世界一流学科建设行列,青海民族大学增列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实现了我省本科高校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全覆盖。

  持续优化高校布局及学科专业结构。建立完善高校专业动态调整机制,重点建设和设置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学科专业,撤销就业率和社会需求较低的本科专业。

  不断提高高校人才培养水平。全面振兴本科教育,立项建设12个国家级一流专业和25个省级一流专业,推行“学分制”“因材施教”“分级教学”“本科生导师制”等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开展课堂教学及考试制度综合改革。开展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青海大学和青海师范大学入选教育部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

  有效提升高校服务社会能力。推进高校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三江源生态、盐湖化工、高原医学、民族语言与民俗等方面取得了一批重大科研成果。

  记者感言

教育惠民为万千家庭增添幸福感

  教育是最大的民生。让人民在教育改革中更有获得感,为万千家庭增添更多的教育幸福感,正是青海教育上下求索的愿景理想。显然,青海找到了,找准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进教育改革,从群众最期盼、短板最明显的领域改起,不断促进教育事业发展成果更全面、更公平地惠及每一个家庭。

  从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不断提升农牧区办学条件,到办好学前教育、特殊教育、义务教育、加强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攻坚;从深化高职招生制度改革,完善人才培养渠道,推进中高职衔接,到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校企合作,加强对口支援协调;从推动高校特色发展,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到持续优化高校布局及学科专业结构,不断提高高校人才培养水平,有效提升高校服务社会能力;从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到构建起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地域全覆盖、阶段相衔接的教育资助体系,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党的十八大以来,青海教育现代化加速推进,一个个曾经期盼的教育梦想正在加速实现。

  点点滴滴播撒阳光,经年累月铸就美好。

  步入新时代,青海教育更加踔厉奋发,笃行不怠,担负新使命,满足新期待。

  从难点热点入手,深度对接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迫切需求,改善教育民生达到新水平;

  校外培训机构违规收费、退费难等现象,随着“双减”政策落地实施,青海省校外培训机构收费监管平台的启动运行彻底得到解决;

  困扰家长们的“四点半”难题,随着中小学生课后服务的推广覆盖有了破解之法。

  每一项有利于老百姓、有利于教育事业良性发展的改革举措,无不深刻体现着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坚定初心。

  人民教育,青海答卷。让每个孩子有学上,上好学,共享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期待青海教育现代化为万千家庭增添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青海日报)

责任编辑: 哈婷
分享到:
热门图片
专题 全部
青ICP备06000301号-2  网络视听许可证:1907177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青文新网文 [2016] 3534-006号
青公网安备:  63010302000109号 投诉反馈电话:0971-8818338投诉反馈邮箱:gtcm@xntv.t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