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伟大变革】把教育发展答卷书写在人民心上
2022-07-30 09:06:36  来源:青海日报

老师,这个问题我来回答。记者 李娜 摄

“孩子的未来不仅在课本上,也在生活中。”这正是西宁市城中区在探究劳动教育教学模式时老师们形成的共识。3所学校设立陶艺工作室;部分学校将信息技术与劳动课程有效结合,构建新型劳动教育模式;中药种植与研究、节气与农耕的劳动教育已初步有所成效;生态文化、河湟文化研究等具有地域特色的劳动课程也逐渐推广开来……

  “亲子时光变多了,针锋相对的时候变少了,孩子的快乐也比以前多了。”家长赵瑛说。“双减”政策的实施,让很多被“三点一线”抹去了快乐的孩子回归了奔跑的童年,也让更多的家长深刻认识到,亲子教育和家庭教育对于孩子的成长是多么不可或缺。人们发现,放学后和节假日,在小区里玩耍的孩子逐渐多了起来。

  明亮的教室里,教学设施日益完备,传来琅琅读书声;宽阔漂亮的操场上,孩子们追逐嬉戏,灿烂的笑脸是学校最美的风景;三尺讲台上,老师的教学方式更加灵活,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课堂氛围活跃又融洽……走进果洛藏族自治州玛沁县各学校,这样朝气蓬勃的景象处处可见。这也是我省坚持教育事业优先发展战略,改善教育民生达到新水平的集中体现。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教育,是攸关国家发展、民族兴衰的“百年大计”,也是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期盼的民生工程。无论是在偏远山村还是繁华都市,孩子们幸福的笑脸、群众真切的获得感,都是教育改革发展成就最直观、最生动的体现。

  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一个都不能少”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根本要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教育系统持续深化立德树人,不断实现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全方位培养树德、增智、强体、育美、有劳动素养的时代新人。

  思政教育有点有面,老师心中有责任,孩子心中有理想。在持续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工作中,全省教育系统推动新时代学校思政课在改进中加强、在创新中提高。“重走长征路”“党史故事高校接力讲述”等系列主题活动,让学生们深化了认识,收获了成长;积极推动生态文明进校园,生态知识进教材,引导学生尊重自然规律、树立绿色理念。

  全省教师队伍以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目标和己任,言传身教,以发展素质教育为核心,在体育、美育、劳动教育推广行动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各级教育部门优化学校课程方案,调整课程设置比例,保证开齐开足国家规定课时,杜绝挤占现象,依法保障体育锻炼和美育训练时间。

  立足全省教育发展,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开展多层次、宽领域的教育对外交流合作,撬动双方合作杠杆,激发省内高校对外交流动力。我省各级各类学校已与国外近20个国家和地区的近70余所高校和教育机构开展了密切交流合作,签订了涉及人才联合培养、科研合作等各方面内容的友好合作协议。

  加强双向人才培养。立足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围绕创新驱动发展、产业升级改造,依托国家公派出国留学平台,设立了青海大学三江源生态与高原农牧业和青海师范大学青藏地区数据科学地方创新子项目,大力推进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生公派研究生、高级研究访问学者和联合培养研究生项目;持续推进教师出国研修项目,2016年以来,赴国外进行长短期各类进修学习的师生达1300余人次。

  直面难题“双减”落地

  回归本真的童年

  “一个都不能少”

  带上小帐篷,拉上烧烤炉,走进大自然的感觉简直妙不可言。家长乔梓贺告诉记者,双减刚实施的时候,内心有些慌张,突然不补习了,就怕孩子成绩往下掉。但上学期期末考试,孩子各科考得都不错,学科类的辅导班停了,成绩反而提高了,这是自己没有想到的。现在带着孩子尽量多出去走走,孩子性格也越来越开朗,家里也不再因为作业鸡飞狗跳,亲子关系越来越融洽,父母也越来越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一切都是良性循环。这一切,又何尝不是我省落实双减政策的生动缩影。

  党的十八大以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成为党中央关心、群众关切、社会关注的重大民生问题。

  这是一组来自全国基础教育“双减”监测平台的数据:

  截至目前,全省1017所义务教育学校,已全部开足开齐了国家规定课程,出台了作业管理办法;作业时间控制达标学校数、起始年级“零起点”教学学校数、不给家长布置作业或要求家长批改作业的学校数均已达到100%。

  成绩来之不易。

  这一年,我省认真开展课后服务,切实发挥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已基本实现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课后服务“5+2”模式全覆盖,有需求的学生全覆盖,全省课后服务、作业及教学管理工作稳步推进,得到学生和家长普遍认可。截至目前,我省应开展课后服务义务教育学校682所,已全部开展课后服务,开展率和达标率均为100%,家长满意度96.54%,学生满意度96.32%。

  这一年,我省从严治理校外培训机构,通过集中专项整治,全省292所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中有111所转型,181所注销,在全国率先实现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清零。

  这一年,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审批更规范,管理更严格。按照“谁审批、谁负责、谁管理”的原则,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分别归口科技、文旅、体育、市场监管部门审批管理。各相关部门切实履行工作职责,出台各类非学科校外培训机构设置标准、审批办法和管理办法,从严审批,强化管理。

  教育公平惠及人民

  分享教育改革成果

  “一个都不能少”

  全省学前教育毛入园率、义务教育巩固率、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分别达到92.32%、97.05%、92.71%,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1.1%,位居全国前列。在2021年全省公共服务领域调查测评中,人民群众对教育行业满意度名列第一。

  人民是阅卷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就是以民之所想、民之所需,作为教育改革之所急、之所向,把人民是否满意作为衡量教育改革发展的价值尺度。

  党的十八大以来,青海教育深度对接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迫切需要,全省基础教育质量迈上了新台阶;积极融入地方发展战略,提高服务社会能力取得了新突破。

  全省构建了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地域全覆盖、阶段相衔接的教育资助体系,确保各级学校的学生不因家庭贫困而失学。2016年起,面向六州全体学生和西宁海东贫困家庭学生实施15年教育资助政策。落实国家助学金和生源地贷款等贫困大学生资助政策,形成多种资助方式组合的大学生资助体系。2016年以来,共落实教育资助资金超过110亿元,每年80余万名学生受益。

  实施省内公费师范生培养计划,解决基层学校教师结构不合理问题;实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1万名乡村教师受益,打造“走不掉”的教师队伍。

  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还要朝着更高的发展目标前行。青海教育,把发展答卷书写在人民心上的初心依旧坚定。(青海日报)

责任编辑: 哈婷
分享到:
热门图片
专题 全部
青ICP备06000301号-2  网络视听许可证:1907177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青文新网文 [2016] 3534-006号
青公网安备:  63010302000109号 投诉反馈电话:0971-8818338投诉反馈邮箱:gtcm@xntv.t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