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伟大变革】高原沃野展新貌
2022-07-11 09:13:39  来源:青海日报

春天的牧场里,膘肥体健的牦牛和藏羊群悠闲觅食;夏季的田野中,一望无际的青稞随风起伏;金秋的鱼塘内,冷水鱼欢快嬉戏;寒冬大棚中,油菜、蘑菇等有机蔬菜鲜嫩肥厚……这是资源、是财富,更是福泽后代永不枯竭的“绿色银行”。

  事实上,在“打造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的伟大进程中,我们一直在路上:聚焦健康有机,开展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化肥农药减量增效面积占到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1/3以上;聚焦产品质量,牦牛藏羊追溯体系建设覆盖到39个县市,500余万头(只)牦牛藏羊实现原产地可追溯;聚焦绿色循环,秸秆综合利用率、农田残膜回收率、粪污资源化利用率分别达86.9%、90%、82%……

  翻开青海“绿色有机”农牧业的宏伟画卷,每个节点都让人印象深刻,每处着墨都令人心潮澎湃。

枸杞晾晒

  紧扣“减量增效”,构筑绿色发展“保障线”

  今年,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尔木市在全市7个试验田开展测土配方施肥基础工作,探索土壤供肥能力和农作物养分吸收量、肥料利用率基本参数,促进化肥减量增效政策实施。

  对此,格尔木市农牧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的技术人员深有体会:连日来,他们在河西农场的测土配方施肥试验田,按照测土配方技术规范的要求,依照施肥比例对农作物所需的尿素、过磷酸钙、硫酸钾进行播种,并记录每块田地的耕种情况。

  据了解,今年格尔木市农牧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在农垦集团公司河西、河东、园艺等7家公司分季节组织相关技术人员赴试验田开展农作物培管、病虫防控、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指导,鼓励农户开展化肥农药减量使用,保障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

  在西宁市湟源县,该县农业农村局今年免费为全县农户发放有机肥2.24万吨,积极落实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这对于湟源启梅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吴生爱来说无疑是值得高兴的事:“每亩给100公斤有机肥,不仅降低了成本,更重要的是有机肥对土地可持续发展有利,农产品品质提高不说,产量稳定,市场上很受欢迎,销路也比较好,我们合作社一年纯利润达到五六十万元钱。”

  据湟源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李永顺介绍:“我们通过有机肥的发放,还有后续有机叶面肥和绿色防控生物农药的发放,从源头管控好农药和农资的投入品,为打造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提供有力保障。”

  如今,“减量增效”已经成为我省农牧业发展的一大亮点,其中玉树、果洛两州和湟源县基本实现化肥零使用;化肥农药使用量减少40%、30%,绿色防控覆盖率达到45%,有机生物农药用量同比增长70%,走在了西部地区前列。

  土地是让农牧业“绿”起来的“先头兵”,农牧产品稳量提质就要从根源——土地上下功夫,这也是促进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记者了解到,自2019年我省在全国首个实施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以来,这场土地的绿色革命一直深深地影响着青海绿色农牧业发展的脚步。截至目前,全省已累计实施有机肥300万亩(20万公顷)。

有机肥替代化肥

藏羊产业

牦牛群 省农业农村厅供图

  聚焦产业发展,盘活绿色有机农牧“一盘棋”

  不久前,海东市平安区富硒牦牛产业示范园区进入试运营,第一批牦牛于6月15日正式入园,进行试养。

  作为首位入驻平安区富硒牦牛产业示范园区的养殖户,平安区石灰窑回族乡处处尔沟村村民马强谈起了来到园区的好处:“除了扶持政策,产业园里养殖空间大,环境好,牛羊吃的饲料有统一标准并进行配送,销售渠道也没有后顾之忧。”

  据了解,平安区富硒牦牛产业示范园区形成了集养殖与销售一站式的产业链,方便养殖户的同时,改善了养殖造成的环境污染,确保人居环境的干净整洁。其中,修建标准化牛圈70栋,可容纳1万头牛,预计年出栏牦牛达2.2万头,是我省最大的万头富硒牦牛养殖示范园区。

  规范的养殖场地,高标准、高要求、高水平的养殖方案,从园区内的大型牦牛育肥区到饲料加工区等多个功能区域,进行集中管理、个人喂养、集中销售,有效解决农户散养,通过生态化、自动化、集约化、标准化、高效化养殖,打造平安区富硒牛肉的响亮品牌。

  为加快做好绿色有机农畜产品的加工转化,我省在打造基地提高标准化水平上加大投入力度,设立国家行业标准5项,制定牦牛、青稞、渔业地方标准3项,推广应用重点目录标准57项。去年,初步建成全国重要的有机畜牧业生产基地、春油菜杂交制种基地、冷水鱼生产基地和有机枸杞生产基地。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我省的春油菜加入了产业集群发展的大潮,自此,牦牛、藏羊、春油菜成为青海3个国家级产业集群,为产业链的延长和融合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据统计,目前,全省创建5个国家特色农产品优势区、4个国家级现代产业园、3个国家级产业集群、30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培育省级重点农牧龙头企业156家、国家级26家,辐射带动农牧户53.8万户,初步构建起涵盖生产、加工、流通、科技、服务等一体的产业发展格局,主要农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62%,产业链条进一步融合健全。

  坚持精益求精,加速“青字号”品牌效益攀升

  牦牛肉干、柴达木枸杞、青稞面、富硒菜籽油、牦牛酸奶……这些印有“青”字号的绿色优质农产品,如今已陆续在国内主要市场站稳了脚跟。不仅如此,今年年初,在西藏自治区拉萨市举行的“净土青海天然农牧”绿色有机农畜产品推介会上,青海互助天佑德青稞酒股份有限公司、青海五三六九生态牧业科技有限公司等5家单位分别与西藏相关单位现场签订意向协议,拿到了22.5亿元的订单。

  越来越多的绿色有机“青字号”农产品出现在普通消费者的菜篮里和餐桌上,这是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建设工作成效最直观的反映。

  一扫就知道牦牛的品种、性别、养殖合作社的规模地点,还有详细的屠宰信息、加工日期等,这是青海祁连亿达畜产肉食品有限公司所有牦牛肉包装上的农产品合格证二维码能查询的信息,方便的肉源可追溯查询系统,让这家企业的牦牛肉销量不仅稳步增长,还深受省外市场的欢迎。

  农牧产品原产地追溯的大力普及,不仅是消费者心里的“定心丸”,更是生产者头上的“监督器”。目前,我省牦牛藏羊追溯体系建设已经覆盖到39个县市,认证有机牦牛藏羊445万头只,累计开具食用农产品承诺达标合格证130万余张。

  另一方面,截至目前,全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达到925个,通过开展绿色有机地标认证(登记),一大批优质农牧产品拿到了省外市场的“敲门砖”,一大批特色农牧产业焕发生机,带动众多农民脱贫增收致富。

  从生产端、监管端同向发力,筑牢质量安全底线,到切实提高绿色有机农畜产品的品质和公信力,为“青字号”农牧品牌平稳健康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也为其出青出海加油打气。

  记者感言:扬帆起航笃定前行

  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先后两次提出青海要全力打造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的重大要求,这为青海“三农”工作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新方向、赋予了新内涵、擘画了新蓝图、提出了新路径。

  打造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不仅是青海“三农”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更是青海在新时代展示新形象、做出新贡献的重大战略定位,我们须臾不可懈怠。

  当前,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问题关注度的持续提升,对有机食品偏好的增强,发展有机农业已成为世界主流趋势。全球有机农业用地面积不断所增长,也成为社会资金的重点投入领域。在巨大的市场需求下,包括农畜产品在内的有机食品已经走向消费者餐桌,成为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

  青藏高原作为我国五大牧区之一,农牧业一直是青海省参与国内大市场,密切与全国经济关系的重要领域。发展绿色有机农畜产品,打造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青海责无旁贷。

  推进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建设,青海是有底气的。绿色生态是青海最大的底气,而绿色生态所带给青海的资源,是你无我有、你有我特,独一无二、不可替代的优势资源;

  推进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建设,青海是有优势的。“5个最大、1个第一、1个唯一”,我省以着力打造7大体系,完成25项支撑性任务为重点,遴选出4 个先行示范市(州),4个先行示范县,安排1.4亿元资金引导先行先试,示范引领;

  推进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建设,青海是有信心的。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效益凸显;牦牛藏羊实现可追溯;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数量不断上升;有机监测认证草原面积不断扩大;“青字号”品牌效应不断释放……成绩的取得更是接下来踏出坚定一步的基础。

  从产品到产业,从产业到品牌,青海一步一个脚印,闯出了绿色有机农畜产品的新天地。

  如今的青海,正朝着打造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的目标扬帆起航,笃定前行,为青海农牧业高质量发展集聚绿色动能,为打造永续发展的绿色青海农牧业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青海日报)

责任编辑: 马璇
分享到:
热门图片
专题 全部
青ICP备06000301号-2  网络视听许可证:1907177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青文新网文 [2016] 3534-006号
青公网安备:  6301030200010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3120180005 投诉反馈电话:0971-8818338投诉反馈邮箱:gtcm@xntv.t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