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记嘱托 实干笃行——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青海重要讲话精神】 凝心聚力描绘乡村振兴新画卷
2022-06-11 11:36:37  来源:青海日报

进入夏日,舒适的江源大地,草木葱茏。放眼广袤的农牧田地,一座座干净整洁的农家小院焕发出新颜,一座座致富厂房拔地而起、一张张幸福笑脸灿烂绽放,青山碧水间一个个美丽的乡村,犹如破土而出的一粒粒种子,萌生出新的希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接续踏入乡村振兴的一年来,青海各族儿女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在青海视察时的重大要求和指示批示精神,坚持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防止规模性返贫作为头等大事,把增加脱贫群众收入作为根本措施,把实施乡村建设行动作为重要抓手,着力在巩固、拓展、衔接上下功夫、见实效。瞧,农牧民房子有了、产业有了、收入增加了,一户户脱贫户踏上了致富奔小康的路。

清清黄河水,悠悠幸福村

  从“主线”到“底线”,从帮助脱贫到防止返贫

  高原的5月,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宝库乡祁汉沟村依然天蓝、山翠、水碧……一派赏心悦目的景象。驻村工作队员们却顾不上欣赏村里的美景,马不停蹄前往边缘易致贫户马富保的家中。

  “马富保患有尿毒症,2019年因大病识别为监测对象,妻子李福存,视力残疾3级,他们俩是家里的主要劳动力,和村里其他脱贫户相比,马家的情况极为特殊,是我们村重点监测对象。”第一书记王磊告诉记者,除了这两年低保金和医疗报销,通过金融帮扶、社会帮扶、普惠性政策帮扶,为马富保解决了大部分的透析治疗费用,减轻了家里的经济负担。

  一进屋子,马富保高兴地拉住王磊的手:“王书记,这几年政府、村委和驻村工作队真的帮了我不少,家里的收入也逐渐稳定了,我真是打心眼里感激,你们放心,力所能及的活,我还是能干的,把牛养好,把地种好,日子肯定会越来越好的。”病痛使四十岁刚出头的马富保脸色发黑,但依旧能看出他眼睛里闪烁的希望。

  如今,除了养牛种地,马富保还担任着祁汉沟村河道管护员,每年有一万多元的稳定收入。

  王磊介绍,为做好村里的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定期走访边缘户、临时救助户和一般户,全面掌握了解各户的家庭经济收入、人口结构、存在的困难等问题,并做详实记录,对存在的困难,及时给予解决。

  “脱贫攻坚时期,帮助贫困户脱贫是主线任务;乡村振兴阶段,防返贫动态监测帮扶是‘底线工程’,只有守住这条底线,我们才能大展身手。”大通县乡村振兴局副局长田广林说,过去一年,该县持续关注脱贫户、三类人员、重点户、突发大病户的家庭变化,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

  一年来,青海省把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帮扶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核心工作,对标“守底线、谋创新、强举措、增实效”的目标,围绕“五个结合”抓好工作落地落细,全省1.67万监测对象中,1.34万稳步消除返贫致贫风险,风险消除率超过80%。

“农家乐”唱响致富歌。本文图片除署名外由李娜 魏雅琪 王伟才摄

喜获丰收

  既要产业又要就业,帮扶振兴托稳致富梦

  走进玉树藏族自治州治多县扶贫产业园区,从奶制品加工企业到民族服饰制作企业,从包装贴签的生产线到机针声不断的制衣车间,工人们正在热火朝天地劳动着。

  今年37岁的才多来到产业园区的嘎嘉洛益民制衣股份有限公司有两年时间了,已经成为老师傅的他,一边缝衣服,一边给新来的员工指导藏服领子的做法。

  作为在公司上班的脱贫户之一,如今能在家门口上班获得稳定的收入,让才多对生活充满了希望和盼头:“以前,单纯从事牧业的时候,不仅顾不上家里,收入也不稳定,自从依靠党的好政策,不仅搬迁到了县城,还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

  2000多元的固定工资加上绩效工资,才多每个月平均有3500多元的收入,更让他高兴的是,今年年初,作为公司的优秀员工,才多额外入账7000元的年终奖金。“在这里很踏实,每个月都能拿到工资,家庭生活有了很大的改善,以后我还要更努力地工作,挣更多的钱。”才多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和才多一样在制衣公司上班的脱贫群众有71人,他们中有像才多一样的老师傅,也有年轻的新学员。他们依靠新手艺稳定增收,日子越过越红火。

  目前,扶贫产业园的19家企业采取“企业+农户”的模式,安排农牧民就业348人,带动2600名脱贫群众,增收路越走越宽。

  帮扶车间是脱贫攻坚的宝贵经验和重要资产,在保障脱贫群众就地就近就业方面发挥了独特作用。把帮扶车间建在家门口,架起了脱贫群众从家门口通往生活富裕的幸福桥,让农牧民变身“上班族”,这种就地就近就业模式成为青海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途径。

  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接续乡村振兴的新阶段,青海省着力推动帮扶车间的转型升级,目前,全省重新认定挂牌的282家帮扶车间(工坊),实际吸纳务工群众1.07万人,其中脱贫人口和易返贫致贫人口0.38万人,脱贫群众在家门口端稳就业“饭碗”,用双手托起致富梦。

“畜”势腾飞正当时,共筑乡村振兴梦。

循化县民族手工业。摄影:马青军

  从“安居”到“乐业”,易地搬迁既搬得出更稳得住能致富

  6月,正是青藏高原的好时节,坐落在黄河岸边的德吉村迎来了一年中最美的时候。

  藏式住宅、休闲广场、民俗风情园、水上游乐码头、自驾游营地、露天沙滩,黄南藏族自治州尖扎县昂拉乡德吉村的文化旅游后续产业项目一应俱全。

  村民达巴今年扩建了自家的牧家乐,原本只能容纳两三桌客人的小院,通过自筹扩建成上下两层。“易地搬迁后,我们家家户户住上了新房。我和妻子把院子改成了小超市和民宿,生意还不错。”达巴边说边翻开账本,上面记录着一笔笔“幸福账单”,旅游旺季的时候,他的牧家小院每天接待游客能达到100人左右,年均收入超过3万元,一家人的日子越过越好。

  除了乡村旅游带来的收入,2021年,仅德吉村的“光伏银行”,就帮村里搬迁户每户增加了5000余元的收入,全村251户,收入共计120余万元。

  近年来,尖扎县积极探索以乡村旅游为龙头,特色农业、文化、光伏等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的发展之路,聚焦德吉村优势,发展特色产业,实现区域自主“造血”,让搬迁群众稳得住、能就业、可致富,做到“安身”又“安心”。

  开门是店,关门是家,利用当地资源拓展持续性乡村产业发展,已是青海易地搬迁工程后续扶持的主要方式。

  “安居”只是第一步,“乐业”才是更关键的一步。去年以来,青海省持续强化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全省3.17万建档立卡搬迁户不动产权证全部办理完毕,2.9万有劳动能力的搬迁户户均1.9人稳定就业。以全省297个集中安置区为重点,建立健全党群组织,全部修建了综合服务中心,持续提升社区治理服务能力。

  山河锦绣,山乡巨变。站在乡村振兴的起始之年,青海高原儿女正以自己勤劳的双手向着小康生活奋力前行,全省上下凝心聚力,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正在铺展。

  【采访手记】牢记嘱托 凝心聚力 全力振兴江源乡村

  一年来,青海各族儿女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在青海视察时强调的“要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大要求,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青海坚守底线、抓发展、促振兴,全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现良好开局。

  乡村振兴工作要做踏实、做扎实,巩固脱贫成果是重中之重,巩固住再往前走,同乡村全面振兴有效衔接。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巩固是拓展的基础,只有抓好巩固,才能实现拓展。聚焦重点人群,青海省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建立、完善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把守底线、筑防线作为根本,切实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聚焦重点区域,加大对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和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的帮扶力度;聚焦重点工作,不断拓展脱贫群众增收渠道和加快脱贫地区发展。

  一系列务实举措与部署,使全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我们看到,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开局之年,各地干部群众没有停歇,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干劲闯劲十足,乡村产业发展稳中有升,通过更多有益地尝试让“造血”更持续、健康、有力。

  我们看到,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为脱贫不稳定户和边缘易致返贫户筑起了奔小康的保护线;易地搬迁群众,不仅能搬得出,还能在生活上稳得住;帮扶车间里,产业的发展让脱贫户实现了在家门口稳定就业增收;乡村田野间,从白墙青瓦、花香满径的村景,到温室大棚郁郁葱葱的蔬菜,从正在自家院里直播出售土特产的农村电商,到村里广场上休闲玩乐的乡亲,各地脱贫村发展呈现欣欣向荣良好局面,脱贫攻坚交出“幸福答卷”,乡村振兴步履铿锵。

  稳扎稳打,久久为功。站在乡村振兴的开局之年,青海将牢记殷殷嘱托,以更有力的举措、汇聚更强大的力量,交稳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接力棒”,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青海篇章持续奋斗。

  【专访】聚焦重点发力 高质量推进乡村振兴

  乡村是国家的根脉,是国家大厦的基础。随着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三农”工作重心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浩荡春风起,奋进脚步疾。对于在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中具有不可替代战略地位的青海而言,如何高质量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是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青海篇章的重大课题,也是必须要着力解决的现实问题。近日,记者就此专访了省乡村振兴局局长谢宝恩。

  谢宝恩: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青海工作的重大要求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认真落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尽锐出战,攻坚克难,全省4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622个贫困村全部出列、53.9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历史性解决,青海与全国同步迈入全面小康社会。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2021年6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来青海视察时,就“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提出重大要求。一年来,青海省扎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青海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牢牢把握“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以乡村振兴“八大行动”为牵引,大力弘扬脱贫攻坚精神,保持上下同心,尽锐出战,不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号角响彻三江大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现良好开局。

  一年来,青海各级乡村振兴局陆续挂牌成立,调整加强乡村振兴领导小组,新一轮向1716个重点村选派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5221人,主要帮扶政策在保持总体稳定的基础上分类优化,有效衔接工作力量全面加强、工作体系更加顺畅。

  青海省把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作为首要任务,坚持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强化落实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将脱贫户、特困家庭、低收入家庭等8类人群列为重点对象,将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及监测对象较多的行政村列为重点区域,将新识别纳入、风险消除稳定性、帮扶措施落实、自然灾害等规模性返贫致贫风险和信息数据核实列为重点内容,因户制宜落实政策,提升监测帮扶成效,超过80%的监测对象返贫致贫风险稳定消除、总体可控,没有出现整乡整村返贫的现象。

  青海省把增加脱贫群众收入作为根本措施,继续加大产业和就业帮扶力度,中央财政衔接资金用于脱贫地区产业发展的比重达到50%以上,且逐年提高。采取“六个一批”的方式,扎实做好脱贫人口和易返贫致贫人口稳岗就业工作,实现了20.8万脱贫群众和边缘易致贫群众稳定就业。2021年脱贫群众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1801元,较上年增长12.3%,高于全省农牧民收入增幅2.1个百分点。全省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7.05%,脱贫群众基本医疗参保率、农村牧区基本住房安全保障率均达100%,排查维修养护923处集中式饮水安全工程,“三保障”和安全饮水保障质量不断提升。

  青海省把促进脱贫县加快发展作为主攻方向,推动工作对象转向所有农民、工作任务转向推进乡村五大振兴、工作举措转向促进发展。加强财政衔接资金和东西部协作资金使用管理,加大对15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和10个省级重点帮扶县的帮扶力度,推出22项省级帮扶支持举措,加快补齐区域性发展短板。2021年,在全省39个乡镇、225个村开展试点基础上,今年再选取200个村开展试点建设,“以点带面”积极探索具有青海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强化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和乡村建设行动,深化农村“厕所革命”,促进农村逐步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

  下一步,青海省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青海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省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感恩奋进,砥砺前行,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扎实有序做好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重点工作,推动乡村振兴取得新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迈出新步伐,为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青海篇章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青海日报)

责任编辑: 鲍海霞
分享到:
热门图片
专题 全部
青ICP备06000301号-2  网络视听许可证:1907177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青文新网文 [2016] 3534-006号
青公网安备:  63010302000109号 投诉反馈电话:0971-8818338投诉反馈邮箱:gtcm@xntv.t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