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高质量发展调研行】 一场高原路网的“数字化”转型实践
2023-08-18 09:13:35  来源:青海日报

  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一段点对点的货运、一个异乡人的千里归途、一次生命与时间的赛跑……都离不开公路交通。

  回首中华历史,从神话故事中的愚公移山,到毛泽东主席诗词“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从古至今,出行便利是永恒不变的追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公路建设飞速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截至“十三五”末,公路通车总里程达519.8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超过16万公里,成为名副其实的公路交通大国。而地处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更是公路交通大国不可或缺的关键,截至2022年末,青海公路总里程超过8.77万公里,在青海不论海拔4000米或5000米,没有一条行车路到不了的村镇、走不过的滩涂。

  当然,青海的交通事业发展并不止于此,随着公路路网的逐渐完备,以及国家“数字中国”的建设要求,一场以“数字化”为依托,从追求速度与规模到追求质量与效益的转变在高原大地拉开序幕。一张“智慧网”是否适合深入青海的大山大川?一条“智慧路”是否让青海交通越来越聪明?在全国各地高调打造智慧交通的当下,青海交通数字化转型的意义和价值又在哪里?带着疑问,记者带你探究这场高原路网的“数字化”转型实践。

河畔蜿蜒。图片由青海交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提供

  “智慧路网”强建设

  从国家要求到青海需求

  无人驾驶、高速公路车流量统计预测、异常事件图片检测、高速智慧救援……近年来,当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与交通行业深度融合,推动了交通智能应用范围不断拓展。特别在北京、广东、天津等地智慧交通的先行先试,以及一系列典型工程的成功打造,让数千年间人们的理想出行方式走进了现实。

  当然,随着科技不断进步,数字技术不断升级,就交通行业来说智慧交通的应用场景也在日益多元,“人治”开始逐步向“数治”转变,国家也将智慧交通从“实验场景”推向了全国“现实场景”运用。

  近年来,国家层面有关加快推进数字化和新基建的政策文件密集出台,党中央、国务院印发《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以及交通运输部印发《数字交通“十四五”发展规划》《交通运输领域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行动方案(2021-2025年)》等,都把数字化、信息化和智慧交通作为重要的发展方向。目前,全国二十多个省市已紧锣密鼓地开展智慧公路建设,部分省份还编制了本地区智慧公路建设指南。

  全国如此,青海亦如此。但出乎意料的是智慧交通并不是发达地区、一线城市的专属,深处内陆、山大沟深、地质复杂的青海更加渴望智慧交通为人民群众带来的高效、安全出行。

  “这是中国最梦幻的自驾公路,是我国西部公路的大动脉,315国道,号称中国的66号公路。从青海西宁到新疆喀什,沿途经过雪山、草原、大片戈壁,苍凉壮阔”这是国内旅游自驾博主在青海旅游后发表在网络上的感言,除了壮美他还列出,青海公路出行的一系列注意事项,如:高原驾驶易疲惫缺氧,注意劳逸结合;高原天气雨雪随意切换,对路况要随时了解;不要远离主干道,因为有很多雪山、无人区、野生动物集中区等危险区域,汽车抛锚或者受到动物攻击难以第一时间施救……

  对此,交通领域专家也指出,青海省域面积较大,路网分布较广,并且高海拔地区较多,路政、交通、交警等部门管控难度较大,完全依靠“土法子”打“人海战”显然不切实际,为此,青海交通发展基建、养路、管理、出行服务等方面有“数字”介入是最优选择。

  从国家要求到本地需求,在青海一张“智慧网”的铺就显然不会按照一线城市的经验照搬照旧,“数字化”转型路必定充满坎坷,但是这是青海交通实现高效、快捷、安全发展的最优选择,这场青海交通发展的“数字化”转型实践不仅要“有所为”,更得“有所成”!

二道沟兵站至治多项目。图片由青海交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提供

  因地制宜谋发展

  从“畅通”出行到“降碳”实验

  “平西高速路段K1782+400路段有拥堵事件,请尽快前往查看处理……”7月25日10时13分,青海省高速公路运营管理集中管理平台智能事件分析系统报警,值班人员随即将监控调整至K1782+400外场位置,发现拥堵原因为超车道有三辆小车发生追尾事故,立即通知高速交警六大队值班警官前往查看处理。

  10时27分,高速交警到达事故现场处理追尾事故,10时41分,事故车辆驶离现场,道路恢复畅通。此次事故从发生到安全撤离仅用了28分钟。

  “智慧交通的建设让高速通行中出现的突发事件能够第一时间反应,为交警争取到了黄金时间,不仅最大限度保障了交通畅通,若有事故受伤者也能在第一时间得到救治。”青海省高速交警相关负责人表示。

  进入夏季,青海旅游进入高峰期,往年这个时段主要的高速收费站点都会排起车队长龙,今年,记者专门前往车流量较大的西宁北收费站一探究竟。

  7月30日下午2时,只见13条ETC通道在杆起杆落间,完成了车辆的快速通行,没有排队过车的情况;另一边的非ETC通道,“收费机械人”伫立在每个闸道口,车主将机动车停靠在“收费机械人”边,在机器人的语音提示下,插入通行卡,随后打开手机支付码扫描,抬杆走车。一套流程下来15秒钟左右,车流快速通过。

  今年,全省高速公路将安装216台智能“收费机械人”,“收费机械人”具有智能问答、视频交互、特情处理、智能运维、智能计算等多项功能,能够实现自主取卡、缴费、领取发票以及自动回答处理常见问题等服务,能有效减少高速公路收费站拥堵,改善社会公众的高速出行体验。

  青海省高速公路运营管理有限公司信息化服务部副部长李启珍介绍,围绕“一张网运行、一体化服务”发展要求,企业打造完成了全省高速公路“数字化”运营交通网络和全路网综合集中管控平台,推进智慧高速集中监控、视频云联网等应用场景创新,建成集路网联网管理、运行监测调度、应急处置“三位一体”的协同监控指挥大厅,实现路政、交警、救援、养护等部门一路多方信息共享、联勤联动的高速公路运营管理体系。

  在青海一张“智慧网”,实现了人、车、路等要素的感知与融合,管理部门可实时监测交通运行情况等相关信息,实现精细管控,不断优化和提升交通运行效率。当然,这是交通“数字化”转型的全国统一举动,青海与众不同的是“智慧”发展还融入了“绿色基因”。

  青海是三江之源、“中华水塔”,守护好青藏高原生灵草木、万水千山是打造生态文明高地的战略选择。在青海路网已经深入到高原大地的细枝末节,很多地方还是三江源保护地区。交通是要发展、生态更要保护。

  青海省交通集团科技信息部何振邦介绍:“按照‘双碳’战略和交通运输绿色发展要求,集团大胆尝试,在多个隧道实验建成隧道照明随车调光节能系统,有效实现减排。”

  记者随车进入大通岘子隧道,远观黑漆漆的隧道在车辆驶入后有节奏的亮起,切实感受到了“车来灯亮-车走灯暗-灯随车行”的智能化管控。

  看着随车亮起的灯,李启珍说道:“隧道内灯光有速度、有节奏的亮起,不仅能实现额定降碳减排节能50%,还能影响驾驶员控制行驶车速,保证行车安全。”

  今天,在青海以“数字化”为依托,全省交通因地制宜谋发展,从“畅通”出行到“降碳”实验的变革正在越演越烈。

青海省高速公路运营管理集中管控平台集调度中。图片由青海交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提供

  智慧出行新未来

  从安全、便捷到理性、克制

  智慧公路作为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公路基础设施融合的产物,无论对于传统的公路行业从业者还是新兴的信息技术企业,都是新的挑战。特别是青海地处青藏高原,公路路网分布较广,山地、荒漠、盐滩、树林、草原、戈壁等地形随意切换,交通行业的“数字化”新技术能否“入乡随俗”,是否有“高原反应”,都是极大地考验。

  但是必须承认的是,智慧交通在青海的有效运用,绝对是利大于弊的有益实践,便捷快速的出行,多部门的高效协同,群众的便利出行,绿色有机农畜“青货”的快速出青,来高原生态自驾游游客的安全保障,民族区域间的和谐、稳定……

  但是建设过程中一些问题还是值得思考:前期,我国很多地方的智慧公路建设盲目追求“大而全”,建设过程中片面强调“智慧”,只注重高端设备、新兴技术的简单堆加,虽然投入了很多资源,但公路行业存在的痛点、难点没有真正解决,反而造成投资浪费,社会公众的体验感不强。

  青海公路领域相关专家也表明,各地对智慧公路的理解和认识存在较大差异,建设过程中采用的技术路径、建设方案和建设内容也不尽相同,完全的照搬硬套明显不切实际。同时,青海路网分布较广,建设过程中还需要考虑成本与收益,青海铺设“智慧路网”需要精打细算,流行与实用间理性思考。而且,部分的智慧并不是智慧,如同河流,小河满水大河涨,全盘考虑更为准确。

  从国家层面要求建设“数字中国”,到经济发展层面提出“数字经济”,再到每个企业和组织机构主动寻求的“数字化”转型,作为参与其中的交通行业已向更加注重质量效益转变,不断加快推进公路基础设施的数字化、信息化和智慧化建设,智慧公路特别是智慧高速公路已成为建设交通强国、推动公路行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领域。在此背景下,如何建设智慧公路、建设什么样的智慧公路,值得青海公路行业不断地探索与思考。

高原大地高速通途。左小明/摄

  【手记】智慧交通路在何方?

  毋庸置疑,交通发展至关重要!从社会进程到经济发展、从人民幸福安康到国家安全稳定,一张“路网”的铺就,拉近了世界的距离,关联了产业的集聚,沟通了生产与消费,身处大山深处并不代表与世隔绝,悬崖绝壁并不代表山穷水尽。

  当纵横交错的交通路网与“数字化”发生完美碰撞后,青海人民的出行变成了一种享受。智慧交通的运用,实现了助力民生服务,优化出行体验,助力交通调度和城市规划的目标。

  今天,通过青海公路出行不仅仅是点对点的抵达,千里之外的奔袭,而是沿途风景、汽车驾驶的深入感受,是青海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智慧交通发展,青海仍然在路上。目前,青海交通“数字化”转型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距离成熟的“智慧路网”还有一定的距离,起步晚并不是缺点,借鉴外地成熟经验,进行因地制宜改良,“智慧路”才能更“聪明”。

  当然,智慧交通发展青海还需理性、克制,青海虽然起步晚但并不代表成效低,不能为了实现与全国同步调而赶进度,追求“大而全”;不能过分强调“智慧”,因为智慧而智慧,更不能将一些智慧公路与车路协同、自动驾驶简单等同,盲目投资造成资金浪费。

  智慧交通发展青海还需思考项目的实用性,建设中还是需要多看一些案例,总结一些经验,如面向公众的应用是否存在普及推广难度大的问题,项目大额投资后却无人问津的结果。再如,全天候通行、自动驾驶等场景受法律和管理机制制约,短时间内很难真正落地实施,社会公众的体验感不强。

  智慧交通还需各级政府加大支持,经过几年发展,全国智慧公路技术方案有趋同的趋势,但是由于缺乏标准规范的指导,实际建设方案档次差别较大,还存在“一地一方案”甚至“一路一方案”的情况,不经过全盘考虑,小河无法汇入大河,最终难以入海。政府也应通篇考虑,总体布局,避免分散项目难以汇总,交通、路政、交警等部门最终各自为政的局面。

  智慧公路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理性、高效、稳步推进,必定能实现青海路网的系统性、实时性、信息交流的交互性以及服务的广泛性等目标!

责任编辑: 王丽娟
分享到:
热门图片
专题 全部
青ICP备06000301号-2  网络视听许可证:1907177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青文新网文 [2016] 3534-006号
青公网安备:  6301030200010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3120180005 投诉反馈电话:0971-8818338投诉反馈邮箱:gtcm@xntv.t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