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4月,当地群众在黄沙头植树。摄影:栾雨嘉
rn海南藏族自治州贵南县是我省沙漠化土地分布较广、沙化危害比较严重的地区之一,也是全国防沙治沙的重点示范县之一。经过20多年的治理,这个曾经被风沙肆虐的地方,经过一代代人的艰苦奋斗和不懈努力,重新又披上了绿装,焕发出勃勃生机。
rn近日,记者驱车沿着贵南方向西久公路一路向前,山下一片绿油油的植被犹如地毯延展开来。不远处沙漠草方格内种植的柠条、杨柳等抗旱植物,将沙丘紧紧地锁住。昔日的沙漠变成了一个绿树成荫、鸟语花香的沙漠绿色长城。
rn在贵南县浪歉沟第十八标段,100多名当地牧民正在设置草方格和沙帐。标段负责人魏占全告诉记者,从今年7月2号开工建设,历时60多天,目前,已完成253.3公顷(3800亩)草方格设置,到9月下旬完成300公顷(4500亩)治理任务,通过治理明显感觉到沙丘紧了、流沙固定住了,同时带动了当地牧民收入。下一步还要继续往里延伸,完成剩下46公顷(700亩)草方格治理,点播沙蒿、柠条等。
rn上世纪中期以前,贵南县木格滩周边沙漠每年以5到15米的速度向东南肆意扩展蔓延,每年近200公顷草地耕地被沙漠吞噬,给境内穿越的国道、省道、龙羊峡水电站的安全,以及周边群众的正常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威胁,有些农牧民为了生存,不得不举家迁徙。
rn森多镇完秀村牧民周本加亲眼见证了荒漠变绿洲的全过程。他告诉记者,1996年以前,黄沙头的风沙特别大,每年三四月份,风沙吹到路南西久公路,不仅把路堵了,优质草场也被风沙淹没了,风沙大的帐篷都扎不住,住在完秀村和卡加村的20多户牧民没办法就举家搬迁到山上去住,给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威胁。
rn周本加说,从1996年开始,贵南县对黄沙头进行治理,尤其近几年国家的投资更大,年年在沙漠里面种树,现在环境比以前好多了,牧民的草场恢复得很快,草的长势也很好。
rn近23年来,贵南县累计投资超过14亿元,共治理沙漠化面积140000公顷,其中,人工治沙造林93333公顷,封沙育林草33333公顷,工程固沙1.3万公顷,完成退耕还林草19066.6公顷(28.6万亩)。全县森林覆盖率由1996年前的2.6%提高到14.94%。成片的沙柳、沙地杨树给黄沙头披上了绿衣,绝迹多年的野生动物也重返家园。从空中俯瞰,一片片绿色植被在荒漠中延伸,生机无限。
rn海南藏族自治州林业和草原局局长何香龙说,截至目前,全州共实施草原有害生物防控、黑土滩治理、人工造林、沙化土地治理等16类,164个项目。特别是今年实施的沙化土地治理项目,这是三江源二期工程实施以来,我州单个项目投资最大的一次,全州共完成沙化土地治理面积近13333.3公顷(20万亩),完成投资近2亿元。通过这些项目的实施,使我州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初步得到遏制,生态状况明显好转,并且有力地促进了产业结构的转型和升级,使生态理念深入人心,扶贫效益初步显现,基本上实现了生态得到保护,生产得到发展,农牧民群众生活水平得到提高。
rn在造林工作中,贵南县不断探索防沙治沙新途径,开创防沙治沙新领域,创新防沙治沙新模式,生态治理逐步向专业化、规范化、科学化迈进。对外围荒漠区实行封禁保护、封沙育林,沿边流沙区实施工程治沙,连片营造防风阻沙林带,并采取“乔、灌、草结合,封、造、管并举”的综合治理措施,按照现代林业建设的基本要求,着力强化防沙治沙高新适用技术的研究、引进和推广工作。
rn截至目前,贵南县沙漠治理取得了历史性、突破性的进展。原本脆弱的生态环境逐步得到了休养和恢复,土地沙化、草场退化得到了有效遏制,一些抗旱抗寒原生态的冰草、高山蒿草、针茅等野生植物再次生根发芽,遍布沙地,较好地遏制了黄河流域贵南段的水土流失,局部生态环境明显好转,实现了由“沙逼人退”到“绿进沙退”的转变。
rn贵南县副县长王志江表示,下一步,将以国家公园示范省建设为契机,抓好三江源二期项目收尾工作。明年计划防沙治沙治理达到9333公顷(14万亩),真正做到生态环境保护与脱贫攻坚以及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紧密结合。
- 1 王卫东现场检查督办中央生态环保督察转办问题整改工作
- 2 王卫东到青海诺德新材料有限公司调研基层党建并参加支部主题讨论活动
- 3 【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点单式”改造让52个老旧小区焕新颜
- 4 市级领导干部主题教育专题调研成果交流会召开 推动调查研究成果更好转化为走在前作表率的实际成效 王卫东主持并讲话
- 5 省委常委会召开会议 陈刚主持
- 6 【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 筑牢粮食安全根基
- 7 【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创新举措呵护“高原精灵”
- 8 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市乡村振兴领导小组)会议召开 王卫东主持并讲话 石建平安排重点工作
- 9 青海省党政代表团赴新疆考察 马兴瑞 陈刚 艾尔肯·吐尼亚孜 祖木热提·吾布力 李邑飞参加活动
- 10 王卫东在调研推进新型工业化工作时强调 加快推动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