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高质量发展调研行】高质量就业幸福千家万户——高质量发展区域调研行·海北篇(下)
2024-06-10 10:43:56  来源:青海日报

脱贫户在金祁连乳业帮扶车间工作。摄影:牛玉娇

刚察县创业大赛上寇天芬(左起前排第五)获得二等奖。人社局供图

  就业是民生之本,一头连着老百姓的“饭碗”,一头连着经济社会发展。祁连山腹地的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全州29.5万人口,农牧区人口就占21.36万人。初夏,记者来到这里,探访海北突破藩篱,释放政策红利,构建高质高效就业服务体系背后的故事。

  曾经,“劳动力转移就业成效不明显”“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难”“就业岗位有限”等问题,是摆在海北州人社部门面前的一块巨石。为破解面临的诸多难题,2022年7月,《海北州促进就业工作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印发,山东援建等资金进一步盘活利用,全州干部闻令而动,变“坐等人来”为“主动服务”,围绕农牧民、大学生、脱贫户等重点人群就业需求,通过一系列务实举措和激励机制拨云见日,打破就业创业难瓶颈。

  两年多,海北州就业见习岗位从9家增加至52家,就业见习“百十”工程开发岗位500余个,农牧区劳动力转移就业4.77万人次,城镇新增就业2115人,人社部门成为了群众幸福和企业发展最信赖的“伙伴”。

  实现家门口就业

  幸福“稳”得住

  进入4月,金银滩草原陆续忙碌起来,依托“两弹一星”基地的红色旅游资源,海晏县周边大大小小的牧场准备迎接游客,这些牧场还承载着农牧民实现就近就地就业的功能。

  记者来到海晏县三角城镇海峰村的文迦牧场,300多间极具藏式特色的星空秘境房整齐坐落在山坡上,这些房间的日常卫生和管理由本村10位村民“承包”,每人每个月有1.8万元的“高收入”,除此之外,牧场中还有10个自主经营免费摊位,供村民租用。

  松太就是文迦牧场吸纳的本地牧民之一,他是公司的后勤员工,每个月工资8000元,还操持着一个免费摊位,去年收入10万元。

  而以前,松太在西宁四处打工,工作不稳定、收入不稳定,从没想过能在家门口找到一个高工资且稳定的工作。他说:“海峰村靠近青海湖,人均草场较少,土地沙漠化严重,发展养殖业很难,刚开始村民自发在青海湖周边拉散客,但是那样不仅破坏环境,还不稳定。如今不光自己,好多村民在家门口有了就业依靠。”

  海北文迦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经理多杰加说:“我们牧场从4月开始接受游客预定,一直延续到10月,去年接待了15万游客,所以海峰村克土社30户牧民都不愁收入。”

  从四处找工作到在家门口获得稳定的收入,海北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从群众“就近就地就业”的实际和愿望出发,积极培育市场主体,通过海北特色优势产业,全力开发就业岗位,增强企业吸纳当地劳动力的比例,促进就业政策“进村入户”。

  其中,不断提高政府投资项目中海北籍劳动力用工比例而采取的诸多举措,切实让农牧民得到了实惠,位于刚察县泉吉乡的圣泉湾生态体验区,就是带着这样的使命于2023年落地实施。

  圣泉湾生态体验区由刚察县仙湖旅游投资开发经营有限公司运营,本着企业、村集体、群众三者共创共治共享的机制,景区承担着吸收当地群众就业的重任,让环湖群众共享生态红利。

  在圣泉湾生态体验区,记者见到了冶合茂村的措豆加,今年51岁的措豆加是景区入口的值班人员,每月按照季节不同收入4000元至5000元工资。“以前主要靠放牧挣钱,有时候把帐篷租给游客赚点零用钱,现在我是景区的工作人员,没啥重活,离家近,从值班室窗口望出去就能看到自己的家,每月拿固定工资,很轻松。”措豆加说。

  刚察县仙湖旅游投资开发经营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保学才介绍,景区没有开发前群众自发做一些招揽游客的生意,不利于管理,也不利于生态保护,景区运营后为冶合茂村32位农牧民提供就业岗位,间接带动65人就业,发放分红资金41.7万元,受益群众达1135人,拓宽了群众就近就业渠道,让百姓获得感、幸福感更加充实。

  就业创业有活力

  幸福“靠”得住

  大学生是就业重点人群,为“照顾”好高校毕业大学生,海北州人社局工作人员进村入户,“一对一”精准服务,动员高校毕业生“先就业、再择业、积极创业”,并科学设立吸纳就业能力强、岗位技术含量高的见习基地,合理安排未就业高校毕业生见习,激发他们创业就业的激情和活力。

  记者来到刚察县玛卡巴卡托育中心,中心负责人寇天芬正在收拾玩具,准备让孩子午睡,教室内孩子亲切地喊着寇老师的名字,寇天芬轻声说着“午安”,用心整理着孩子的被褥。

  2019年大学毕业后,寇天芬回到家乡谋划她心爱的早教事业,于2020年5月开办了托育中心,虽然手持多项专业证书,但县城人群对幼儿早教意识淡薄,刚开始寇天芬的早教中心只有2名幼儿,创业之路举步维艰。

  直到后来,刚察县就业服务局主动介入,为她申请了1万元一次性创业补贴资金,并通过“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的挂牌,帮她解决招聘教师和工资发放的难题,去年11月,寇天芬还通过就业服务局的邀请,参加了刚察县首届创新创业大赛,并获得二等奖。

  寇天芬说:“托育中心慢慢发展起来,刚察县就业服务局给了很多帮助,他们给予我的关心,让我在家乡实现创业梦的信心越来越坚定。”

  海晏县人社局积极对接企事业单位,通过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发布见习基地招募公告,为更多的未就业大学生提供就业岗位。其中,海晏爱民社会服务中心,就是海晏县人气最高的见习基地。

  张财顺是海晏爱民社会服务中心一名社会救助经办人员,2019年回到海晏县四处找工作的他,看到爱民社会服务中心招聘公告后顺利应聘上岗,他说:“毕业后一直在外地工作,因为家人需要照顾回到家乡,现在这份工作工资稳定,近距离服务老百姓的工作性质我也很喜欢,干得很开心。”

  据了解,海晏爱民社会服务中心内,95%的工作人员是高校毕业大学生,于2017年8月成立至今接受见习人数达40人,成为海北州“优秀见习基地”。

  在海北州,像海晏爱民社会服务中心一样设立“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的企事业单位有52家,公开招募见习人员200余名,兑现山东援建就业见习补贴27.9万元,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87%以上。

  这些见习基地会根据“省级就业补助资金全额落实、山东援建就业创业补助资金有效补充、见习用人单位相应补助”原则,按规定拿到见习补贴,不仅缓解了县域就业压力,也减轻了企事业单位资金负担,让减少失业、促进就业和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有了坚实的“依靠”。

  就业服务有保障

  幸福“留”得住

  有了可靠的制度和稳定的资金保障,海北州各级人社部门推动各项就业政策的落实更是一个人都不能落下。

  做好就业困难人员兜底帮扶是推动就业创业的重点工作。在刚察县人社局工作人员霍燕手中,记者看到了一张雨露计划大学生就业情况访问登记表,这张表上明确记录着困难大学生尕布藏的详细信息,还有工作人员回访就业情况的详细过程。

  “打了四次电话,前几次他都在家照顾母亲并放牧,后来通过各部门之间的协调,给他推荐了县财政局的公益性岗位,去年10月份正式上班了。”

  霍燕说,尕布藏是2023年毕业大学生,唯一依靠的母亲因病无法外出务工,毕业后尕布藏承担起家庭重担,一边帮母亲放牧,一边找工作。2023年像尕布藏这样的雨露计划大学生共有15人,人社局要对每个人进行不少于4次的电话访问和岗位推荐,有的实现了自主就业,有4人通过兜底安置,获得了公益性岗位,有了稳定的就业机会和收入。

  除了精准回访,海北州在全州214个行政村和28个社区各开发安置1名就业联络员,每年给予48.4万元财政资金保障,专项从事就业服务工作,只为打通就业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在海晏县三角城镇黄草掌村,村党支部书记才郎本刚刚被评为全州优秀村级就业联络员,记者见到他时,他正忙着处理村上“大田托管”耕作的事情。

  “我是2022年当上村级就业联络员的,依托我们村‘大田托管’项目,每年带动40人至80人就业,人均每年增收4000元至5000元。”

  才郎本介绍,“大田托管”将村民的地集中起来统一管理和耕作,解放了劳动力,村民除了在家门口务工,还能外出多渠道增加收入,村上的脱贫户吴风林的工作就是才郎本协调解决的。

  吴风林是村里出了名的“老实人”,在家里种地,外出务工又不太会算账,不敢出远门,才郎本上门讲解政策后,他将家里的地托管给了村集体种植,每年春种秋收时可以在村里打零工,还给他申请了村里管护员的公益性岗位,一年下来,他就有三份固定收入。这还不够,才郎本说他干活踏实,还介绍他到附近的养殖场干了3个月临时工。

  看着吴风林的精气神一天比一天好,才郎本说:“挣了钱了,穿得干散,也愿意跟人沟通了,以后有好的工作我还给他推荐。”

  如今,海北州便捷高效的全方位公共就业服务统筹城乡、覆盖全民、贯穿全程,每年实现就业困难人员就业300人,城镇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1000人,帮扶2023届雨露计划毕业生实现升学就业233人,总体就业率达98.31%,真正做到了将人社服务延伸到群众身边,把幸福留在了千家万户。

  【记者手记】就业春风暖心窝

  什么是高质量就业?

  最初,就业是老百姓的“饭碗”,事关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后来,就业是老百姓的“尊严”,事关社会长治久安和人民幸福。如今,摆在高质量就业面前的,是获得收入、创造价值、有尊严的就业需求。

  一路走来,记者见到了海北藏族自治州为推动高质量就业而实施的各项政策,也见到了各级人社工作人员从上至下的务实改变。正是因为这些改变,顺应了招工方和找工方的双向需求,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不断攀升。

  在海北州人社局,工作人员达日杰和韩蓉化身“主播”,在“海北人社”抖音号上进行直播。他们自学直播技巧,藏汉双语轮番上阵,只为进一步接近群众,搭建企业和求职者之间的“微桥梁”。

  在门源回族自治县,人社部门创新推出“脱贫劳动力稳岗就业补贴网上申报系统”,让822位异地务工的脱贫户少跑腿,通过手机获得一次性交通补助,务工更安心、贴心。

  为逐步提升农牧民转移就业,门源县健全完善劳务输出机制,培养了50多名劳务经纪人,5家劳务机构,全县年组织农村牧区转移就业3万人次以上,转移就业年均增收达1.3亿元。

  在刚察县,人社局工作人员转变思路,主动到企业、景点、村民家中“探岗”,摸清就业需求和岗位供给,从“需求端”出发,把岗位送到求职者的“心坎上”。

  一项项举措的推进,体现的是人社部门服务于民的“肯干”,一组组数据的变化,体现的是人社部门温暖于民的“诚意”,让就业春风温暖千家万户,更暖了群众的心窝。在海北州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有这样一句话,“加快建设民生福祉更加殷实的幸福海北”,人社部门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关乎群众生产生活和长治久安,只要干部肯干,群众就能获得稳稳的幸福。(记者:牛玉娇)

责任编辑: 孔萌萌
分享到:
热门图片
专题 全部
青ICP备06000301号-2  网络视听许可证:1907177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青文新网文 [2016] 3534-006号
青公网安备:  6301030200010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3120180005 投诉反馈电话:0971-8818338投诉反馈邮箱:gtcm@xntv.tv